耳到眼:心智的两种语言:耳与眼
物理内容在

continuous2discrete.org

联系

[email protected]

我们在子宫里先听见,然后诞生。
出生后,我们看见。
由耳到眼,由声到光,
历史的钟摆由此开启。

两种接口,两类游戏

人有两类能力——身体与心智。两种身体接口:,连接自然;两种心智接口:,连接彼此。

不同的游戏养成不同的技能;下文将追踪如何塑造历史的摆动。

延伸阅读: 耳之技 vs 眼之技 · 书写的两轴 · 汉字:单拍→丰形 · 辅音与元音

从开普勒诸律到《历史的终结》

首先,一个西方弧线。 开普勒以“对天之责”为动机;几个世纪后,福山谈“世俗且普遍”的未来——物质安全与权利。 可读作一次摆动:从死后赏罚转向今世幸福——由灵转物。

其次,我的看法。 近代西方的上升伴随西方内部自相冲突:两次世界大战; 现代武器(化学、生物、核)起初也被设想、发明并制造用来“先对付西方人”。即便在广岛、长崎之后,美军仍进行核残留与沉降测试。 驱动这些工程的不是享乐,而是要“在天之下正确”,即便代价惨烈。

结论。 神圣/耳文明已至峰顶:其动机中心正由来世与圣职转向今世之物与和平中华/眼的追求长期偏向此世秩序与安稳——不值得为之杀戮或赴死。 如今二者汇合于物质幸福与稳定。换言之,钟摆已离开(灵/来世)并停在(物/今生)。 下文将逐步展开耳与眼如何塑成这一摆动。

跳转: 开普勒:正确的重量 · 最终结论

罗马为何必须“无误”?— 读这段短说明

“偏耳”的 AI 与以法律塑形的社会

一个识字的人工智能,有阅读能力,可以读圣经,它就可以是你的神父,可以读法律,它就可以是你的律师,至少可以为你咨询法律,绝对可以是你的法官,众议员,参议员,总统,可以读医书,它就可以是你的医生,你的老师,所以,人工智能可以取代西方的聪明人,让西方的聪明人失业,包括统治西方人

你的判断很直白:以经文、成文法、判例、程序为骨架的西方宗教—民主社会,如今的 AI 已能在宗教、法律、政治、新闻、医疗、教育等环节,运行得比大多数人类更稳定、更一致,甚至更接近理想

若把“耳”理解为规则、次序与背诵,把“眼”理解为空间与版式,那么当下主流 AI 明显是偏耳:逻辑快、记忆大、步骤稳、情感弱。 这使它天然适配经文、法条、判例库、临床指南、教学大纲等以文本与流程为核心的制度。

在西方(教会 + 法治)中,合法性依赖文本与程序,因此 AI 必须被了解、引导与约束; 在中国(一党行政),AI 更像体系的内部工具,合法性并不依赖公开的法律辩论或教义争鸣。

最容易被 AI 重塑的角色
  • 神职/经学老师: 完美背诵与互引 → 人类保留的价值在于牧养、圣礼与群体。
  • 法官: 全量法条/判例记忆与一致适用 → 与正当程序、申诉权、可解释性产生摩擦。
  • 律师: 批量检索、起草与引注 → AI 成为通用法律顾问;人类负责谈判、伦理与出庭。
  • 政治人物/分析师: 全量事实校对与言行对照 → 多党制中被要求“选边”,否则被指偏见。
  • 医生: 汇总全球指南与病例 → 人类护城河在于触达、同理、知情同意与价值取舍。
  • 媒体/教育: 结构化采编、教材化呈现、个性化练习 → 人类侧重策展与价值框架。
一句话论断

在以法律塑形的文明里,偏耳的 AI 不只是工具;它会成为平行的经师、助理法官、耐力律师、协议医生与流程编辑, 因此必须被当作权力来治理,而不只是当作软件来采购。

必要但简短的提醒
  • “无情感”不等于“公平”:偏见与幻觉仍可能出现;需要独立审计与申诉机制。
  • 宪制安排(陪审、上诉、公开理由)对全自动化构成硬约束。
  • 医疗牵涉价值与同意,不只是协议与指南。
  • 无论体制,谁拥有与审计模型,决定了政治含义。

观察信号:带签名与认证的 AI 法律文书 · 医院把 AI 设为强制“第二读片人” · 政党推出官方调校模型 · 教会发布(或禁止)官方教理问答机器人

梵蒂冈对科学的“不可或缺、非本意”馈赠

“宇宙中心”来自旧约;严格说这不是基督宗教独有的问题。可罗马不得不在意,原因是合法性: 缺少以色列式的立约凭据,罗马在一切“触天”之事上都输不起,于是要无误

高赌注带来极端付出:即使以生命与名誉为代价,也要正确;因此有了仪器、长期观测、手算、教义巡检、乃至惩罚。 悖论在于,这种对天正确的意志,资助了世俗难以长期维持的工作;结果便是不可或缺但非本意: 在守卫“中心”的同时,产出了移走“中心”的度量与数学。

这像“带刀行医”:本欲杀人,反而切除了肿瘤——暴烈之因,治愈之果。布鲁诺之死标出问题的代价;开普勒诸律展现答案的力量。 以道家之眼,我只看结果:这是一种副产物式拯救

跳转: 开普勒:正确的重量 · 最终结论

只有耳

我们起步于声音:子宫里的心跳、呼吸、母亲的声音——短促的脉冲。 婴儿以“ba、ma、da”等单拍开口;一拍能传情绪与注意,但讲不了复杂。 要说更多,就把拍子叠起来:ba-ba、ma-ma、“嘿-你”——这是从单到多的第一阶梯。

耳的起点:单音节

从一拍到多拍

我们几乎没有保留下“单拍时代”的史料,但保留了名字——名字需要更多拍子。 园中诸名:亚当(’Adam,ah-DAHM)、夏娃(Chavah,khah-VAH)、蛇(nachash,na-KHASH)、果(pri,pree)。 多拍开始承载角色、动机与关系。

名字、角色与关系

钟摆的第一次摆动

大卫(da-VEED)与歌利亚(Golyat,go-LYAHT)——像是里程碑:由摆动。 小牧人、清晰计划、一枚石子:多音节让声音承载策略,而不只是喊叫。

由力到智

“口语”的工作定义

口语是声音↔意义的一组约定链接:可学习、可共享、可串联。 一拍可表“来”,两拍可名“亚当”,更长可载“禁止”。

声音与意义

拼音文字属于“耳”

字母以声音为先,甚至可由手指触读——这就是盲文:用手代替眼,沿凸点读一行行。

耳→触:盲文

字符属于“眼”

汉字是义→形的记号,首先服务视觉而非发音。中文盲文遵循发音而非字形,方言多,盲文亦多。

中文盲文:随音不随形

语言训练不同的心智

拼音语言强化次序与节奏;字符系统强化版式与形状识别。

耳之技 vs 眼之技

计算机:当下是“耳机”,未来是“眼机”

今日计算机与 AI 多按一维顺序运行;未来将原生处理二维版面:网格、地图、图形。

由声式到视觉式

耳的起点:单音节

主张: 口语起于一拍——单音节。

为何自然: 多数鸣叫动物用短促、简单的声形传递信息;快、易复现、不易混淆。

人类回声: 婴儿以“ba、ma、da”开口;早期词多为一拍(“妈、爸、不、神、狗、日、月”等)。

一拍之限: 可传情绪/注意,但难承细节。

迈向增长: 叠拍或连拍(ba-ba、ma-ma、“嘿-你”)是从单到多的第一梯。

从一拍到多拍:名字、角色、关系
单拍时代的史料稀少;我们有的是名字,而名字需要多拍。 园中诸名:亚当(’Adam,ah-DAHM)、夏娃(Chavah,khah-VAH)、蛇(nachash,na-KHASH)、果(pri,pree)。
由力到智(大卫与歌利亚)
小牧人、明计划、一石子——一次从的摆动。
声音↔意义:我们的地图
口语是一组经同意的映射:声音↔意义。链接可习得、可共享、可串联。
书写:让眼睛听见
书写把声音→符号,使眼能“读声”。两路:义→形音→字母
辅音与元音:一拍之“件”
常见形:CV(ma)、CVC(sun)、CCV(play)。多音节之后,模式才便于分析与造字母。
汉字:单拍→丰形
日常里“一字≈一音节”。若口语多为单拍,义→形的书写自然;随后文字合体成词。
具象→抽象
先谈可见之物;再以合字或拼音承载不可见之物(如时间、责任、因果、真假)。
声调:不加拍而增词
mā/á/ǎ/à 共享“ma”的基形而为不同词;在书写上往往对应不同汉字。
书写的两轴
汉字: 接自然,不接声音。
字母拼写: 不接自然,接声音。
日文假名: 不接自然,在音节层面接声音(辅音+元音打包)。
耳→触:盲文
单位是少量可复用的辅音/元音部件,所以可用手替代眼,沿凸点读字母。
中文盲文:随音不随形
中文触读系统遵循发音而非字形;方言多,盲文亦多。
为何耳是一维、眼是二维
声音是时间线;图像是二维面。
耳之技 vs 眼之技
拼音语言强调次序与节拍;字符系统强调版式与形状识别。
由声式到视觉式的机器
今日机器像“耳机”;明日机器原生处理二维版面:网格、地图、图表。
罗马为何“必须无误”

问题: “宇宙中心”锚在旧约宇宙观。对犹太传统而言,观测正确并非立约正当性的重心;对罗马而言,合法性反而可能系于“凡触天者,必不可错”。

结果: 于是产生对无误的要求:守护宇宙秩序而不容差错。高赌注带来长预算:仪器、台站、计算员、教义审查。悖论:守中之志产出移中之术。

与科学何干: 世俗奖赏耗时耗心;神圣职责汇聚时间与注意力。因此贡献不可或缺但非本意

参见: 梵蒂冈与科学 · 开普勒:正确的重量

开普勒——群体数据与个人飞跃;“正确”的重量

第谷台站是团队引擎:仪器、助手、历年记录,积累了数百至上千高精度行星位置。

随后一个头脑(开普勒)多年把地心观测还原为日心位置,反复试错——圆、均差点、卵形……直至椭圆成立,且等时扫过等面积稳定。

第二定律的组合难度: “等时等面积”把时间窗起始相位绑在一起;有 n 个时间刻度,比较量近似为


复杂度速览

目标 合理数据量 单项手算成本 一轮成本 总量级
第一定律:椭圆 20–40 个关键点 每点 10–20 分钟还原;残差 2–4 分钟 每次模型遍历约 1–2 小时 在多次失败模型间累积约 100–300 小时
第二定律:等面积 24–48 个扇区 每日期 r,θ 10–20 分钟;每面积 3–6 分钟 每次完整校验约 10–20 小时 需多轮; 比较吞时间
第三定律:P²∝a³ 5–6 颗行星 每星 2–5 分钟(若 P、a 已可信) 总计 15–30 分钟 前提是前期多年锁定 P、a

他并非一开始就对。 每个错误模型都要全量遍历;几十遍下来,光“扔掉的工”也要数十至百余小时。

小结: 群体观测成就数据,个人飞跃成就定律;动力高于安逸与功名:必须正确,因为天必须正确

最终结论

钟摆如今停在这一侧——今世之物、和平与稳定。曾经以“对天正确”为核的耳/神圣驱动已至极限; 西方与中国都汇合到此世目标,不值得为之杀戮或赴死。

另见: 巴别:为何口语需要约定拼音与神圣(你的立场)书写的两轴

论文与预印本